返回列表

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知识点科普

  每一个女性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会绝经,在绝经之后,往往会出现很多的情况,诸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,这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。那么,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大家都了解多少呢?下面就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知识点做下科普。


  首先,我们先来了解下有多少妇女会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。


  我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在49岁,据统计,在现有的近1亿中年妇女和6500万老年妇女中,60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0%~35%,7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5%~70%。其中,髋骨骨折的致残率是50%,一年内致死率是20%。可以说,在妇女的一生中,患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高于患乳腺癌、宫颈癌、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四种癌症危险的总和。


 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易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呢?这是由于人的骨骼生长发育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有直接关系。其中,性激素(如雌激素、雄激素)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形成,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中沉积,防止因钙离子减少而产生的骨质疏松症。


  但妇女在绝经后卵巢功能会明显减低,雌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,破骨细胞活性会显著增加,促使骨吸收加快,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,导致骨基质合成不足。与此同时,雌激素的减少对促进骨吸收和分解的状旁腺素产生影响,使其敏感性增加,导致骨骼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,而骨骼组织中的无机盐就会处于负平衡的状态,从而造成骨质疏松症。另外,雌激素水平下降也是加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。


  


  在临床上,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有哪些特点呢?由于雌激素的缺乏,导致年龄在50到70岁的女性容易患有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,主要表现出骨量的迅速流失,腰椎骨密度首先下降,迅速下降至髋骨,骨转换速度较绝经前增加1.5倍左右。不过,往往这些在临床症状上不明显,也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。而病情加重后的常见临床表现有骨痛、身高变矮、活动能力下降、骨折等。


  除此之外,女性绝经后的骨密度还有着独特的变化规律。与女性骨密度密切相关的是雌激素,对青少年时骨量的获得、中年骨量的维持具有促进作用。一般,女性30岁时,骨质达到顶点;45岁进入更年期后,骨质开始缓慢流失,至绝经时,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骤然减低,丧失了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。此时,脊椎骨丢失的速度是四肢骨的两倍,丢失率高达每年3%~7%,持续时间为10~15年,骨质在静悄悄中开始流失,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。


  到了70岁后,雌激素的影响已逐渐消退,骨量降约量约大于40%。不过,此时老年期的合成代谢能力减弱,骨量流失也因此进入缓慢状态,部分女性会出现骨骼疼痛,特别是在劳累及负重后会更明显,休息后得到缓解。这些表现都是比较典型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。


  所以,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表现是50~65岁的快速下降,但没有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,70岁以后骨密度缓慢下降,而临床症状逐渐加重。


  除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,常见的还有老年性骨质疏松,两者存在诸多的不同。相比,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,男性患者增加,比例大概在1:2,仍以女性患者居多,表现为骨量的缓慢丢失,骨松质与骨密质丢失速度大致相同,骨折好发部位除胸腰椎椎体和桡骨远端外,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。


  所以说,不管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,都需要我们在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,注重提高生活质量,特别是女性朋友们,一定要注意平时的日常起居,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。